近年来,银川市以规划审批制度创新为突破口,聚焦城市更新、民生工程等领域的审批痛点,持续推出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豁免清单。通过三批政策的迭代升级,构建起“审批瘦身、服务提质、效能跃升”的改革模式,不仅为市场主体和民生项目破除制度性障碍,更以“全区首创”的标杆效应,为全区工程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。
一是全区首创引领改革突破。银川市对标上海、广州等先发地区经验,于2023年7月在全区率先推出首批规划许可豁免清单,同年9月、10月先后被自治区发改委、工改办作为典型经验推广;2024年10月推出第二批清单,并于当年9月在全区改革试点现场观摩会中推广;今年又新增11条突破性条款,印发第三批清单,形成“率先探索—经验成型—全域辐射”的改革路径,成为全区规划审批制度创新的标杆。
二是豁免范围实现扩面升级。连续三年,银川市在首批清单基础上动态优化,进一步扩大无需办理规划许可的项目覆盖领域,三批清单累计将2类36项工程纳入豁免范围。政策聚焦未增加建筑面积、无独立供地的整治更新项目,通过“免审即办”机制,让更多城市微改造、设施修缮等“小而美”工程突破审批壁垒,覆盖范围和项目数量均领先全区,释放规划审批“减法”效能。
三是改革红利惠及多元主体。作为宁夏首府及连续三年“中国投资热点城市”,银川市投资项目体量大、类型丰富,豁免清单政策受益面显著优于其他县市区。政策精准覆盖城镇老旧小区改造、基础设施升级、生态环境治理等民生领域,既加速政府投资的公共服务项目落地,又为企业投资的轻资产改造项目松绑,形成“政府民生工程提速、市场主体活力释放”的双向增益效应,未来将持续赋能美丽河湖建设、城市品质提升等重点领域。
四是政策经验具备全域复制价值。三批豁免清单均以国家及自治区政策为依据,秉持“最大限度便民利企”原则精细打磨,重点聚焦中央战略部署和城市更新需求,涵盖既有小区、道路管线、河湖水环境等民生关切领域。政策印发后,全区多地主动对标借鉴并制定本地化清单,其科学性、实操性和普惠性得到充分验证,为全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银川范式”,有效推动改革经验从“单点突破”向“系统集成”跃升。
从首批探索到三批扩容,银川市规划许可豁免改革以“小清单”撬动“大改革”。接下来,随着改革向美丽河湖建设、智慧设施升级等领域延伸,银川市将持续以政策创新释放制度红利,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注入“规划加速度”。